根據資本實驗室《2022全球區塊鏈應用市場報告》統計,2021年全球金融行業區塊鏈應用案例數量達到321起,占區塊鏈應用案例總數的25%,是應用案例最多的行業;覆蓋49個國家和地區,是應用案例區域分布最廣的行業。
金融區塊鏈應用分布在投資/交易、融資服務、機構管理、支付/結算與保險服務這五個細分領域。其中,投資/交易應用占比最高,達到31%;其次是融資服務和機構管理應用。
從區域分布來看,中國的應用案例數量占比最高,達到26%,其次是美國(19%)和瑞士(6%)。
通過對全球案例的梳理分析,可以發現本年度金融區塊鏈應用市場呈現出十個最新趨勢:
1.中國推進金融業多領域區塊鏈應用
2021年,中國相關主管部門持續推進銀行、證券、期貨、股權交易等領域的區塊鏈應用,并在推動金融創新的同時強化監管創新。
在銀行業:中國人民銀行在在各地組織商業銀行、清算機構、非銀行支付機構等開展金融數據綜合應用試點;首批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工具創新應用項目完成測試;中國銀行業協會“銀行函證區塊鏈服務平臺”正式投入實際業務應用。
在證券期貨行業:中國證券業協會推出基于區塊鏈的證券行業聯盟鏈“中證鏈”,并發布首個應用“投行業務電子底稿監管系統”;北京市與上海市相繼啟動資本市場金融科技創新試點工作;鄭州商品交易所上線國內期貨市場首家智慧監管平臺。
在股權交易領域:證監會持續推進各區域性股權市場開展區塊鏈試點建設工作。11月,證監會批準12家股權交易中心開展區塊鏈試點工作。該試點是繼證監會2020年7月開展首批5家股權交易中心(北京、上海、江蘇、浙江、深圳)試點工作后的第二次準入。
2.金融業機構管理適應新的變革
金融業機構管理主要涵蓋業務體系的升級與合規/監管體系的持續完善。
從民生銀行、華夏銀行、招商銀行到曼谷銀行、德意志銀行、新韓銀行,從全球支付平臺Paywiser、加拿大金融科技公司Brane Capital到亞洲數字銀行(Asia Digital Bank)、眾籌網站Kickstarter,傳統與新興金融平臺紛紛加大與區塊鏈服務商的合作力度,以引入智能合約、KYC、DID、預言機、隱私計算、數字資產托管等技術,并對其業務體系進行部分或全面升級。
此外,針對加密貨幣的交易監管、安全托管與犯罪防范等應用依然是本年度金融行業的區塊鏈應用重點領域。
3.更趨成熟的“區塊鏈+供應鏈融資”
相比2020年,區塊鏈在全球供應鏈融資領域的應用更趨成熟。
在區塊鏈賦能鄉村振興方面:從恒豐銀行在山東曹縣開展“好??熨J”生物活體抵押貸款試點,到江蘇金湖縣首次推出基于區塊鏈的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再到福建省武平縣上線試運行福建省首個林業金融區塊鏈融資平臺,中國在將區塊鏈應用于農村金融與鄉村振興方面具有大膽創新的探索和實踐成果。
在票據與擔保融資領域:我國首個基于區塊鏈的智能保理平臺在南京正式上線;新加坡金融公司VoloFin為美國、印度和新加坡的投資者及中小企業推出了一個區塊鏈發票融資平臺;金融區塊鏈公司Lygon宣布推出基于區塊鏈的澳大利亞“首個行業標準化數字銀行擔?!碑a品。
在基于實物資產數字化的融資服務領域,大型企業發揮了重要的主導作用。例如:中儲京科供應鏈管理公司與建設銀行成功完成首筆線上數字化倉單融資業務;浙江省海港集團、寧波舟山港集團首單區塊鏈電子倉單質押融資業務在臺州港頭門港區成功落地。
在汽車金融行業,大型公司與行業組織紛紛通過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對該行業的傳統運營模式進行升級。例如:大眾汽車旗下大眾金融服務公司(VWFS)在英國推出新的數字化融資服務平臺;汽車行業區塊鏈聯盟MOBI的金融、證券化和智能合約 (FSSC) 工作組發布了關于汽車金融領域的區塊鏈標準。
4.全球貿易融資多元化生態的形成
過去兩年間的數據表明,我們正在進入一個多元化貿易融資時代。
從國際市場來看,貿易融資區塊鏈平臺Contour繼續在全球拓展其業務伙伴,并已經形成可見的“網絡效應”;航運區塊鏈平臺Tradelens正強化與貿易融資伙伴的合作,以進一步推動全球航運業與金融體系的融合;新加坡具有官方背景的數字貿易平臺TradeTrust有了更多的國際市場合作伙伴;以Drip Capital、SmartFin為代表的更多新的貿易融資平臺處于快速成長中。
在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持續推進“跨境金融區塊鏈服務平臺”在全國各地的應用場景拓展與業務落地;多家銀行完成中國人民銀行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的二期項目試點;螞蟻集團推出的國際貿易和金融服務平臺Trusple、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旗下歐冶金服推出的跨境貿易金融服務平臺EFFITRADE都已經在國際貿易融資領域頻頻現身。
5.區塊鏈技術對“綠色金融”的支持
2021年,與“碳減排”和“可持續發展”相關的區塊鏈應用實現了爆發式增長。在金融市場,與該趨勢相呼應的是基于區塊鏈的“綠色金融”的多項實踐。
本年度,相關機構開始將區塊鏈技術作為支撐其“綠色金融”業務的重要工具。例如,國際清算銀行創新中心與香港金管局合作推出Project Genesis項目,旨在通過對綠色債券進行代幣化來鼓勵可持續投資;新加坡中小企業融資平臺Bluecell與金融科技公司 Hashstacs合作,將為申請綠色發展融資的客戶提供更便捷、成本更低的貸款;全球B2B支付服務商Nium與英國綠色金融科技公司Tred合作發行了英國首張綠色借記卡產品。
6.證券部門發行與交易模式的新突破
在2021年,多個國家的證券部門均在區塊鏈應用于證券發行與交易方面實現新的突破。例如,日本三井住友信托銀行(SMTB)推出首個符合日本《金融工具和交易法》的“a-1”評級證券型通證;野村證券旗下電子交易平臺Instinet基于Paxos區塊鏈平臺完成首次美股T+0結算;法國興業銀行依托Tezos公共區塊鏈發行其首個基于區塊鏈的結構化產品;歐洲投資銀行 (EIB)在以太坊公共區塊鏈平臺上實施其首個數字債券發行;香港BC科技集團旗下數字資產交易平臺OSL完成BCAP代幣(證券型代幣)首次交易;哥倫比亞中央銀行開展該國首個區塊鏈債券試點……。
從各方對其應用成果的介紹可見,上述應用在提升運營效率的同時,降低了發行與交易成本,提高了金融包容性,促進了資金在全球的融通,也反過來推動了各國在證券行業的監管創新。
7.新型數字資產為元宇宙經濟提供早期探索
除卻熱度不減的加密貨幣市場,以及風起云涌的常規NFT市場,2021年更多數字資產開始進入金融領域。從土地、房地產、船舶、賽馬、黃金、太陽能電池板、充電樁、牲畜、倉儲物資等實物資產,到影視作品、音樂作品、專利、大數據、人工智能模型、物業使用權、票據、ESG證書、企業信用、個人信用、公益足跡等無形資產,都在被賦予數字化資產屬性,并進入了流通、交易環節……一個全新的數字資產市場開始啟動。
可以預見,新型數字資產是未來區塊鏈應用最具成長性的市場之一。這一市場將為未來“元宇宙”中經濟運行機制的形成提供早期探索。在這一不可逆轉的新趨勢下,我們需要重建對于資產、對于數字資產的認識和定義,需要在鼓勵創新的同時,通過新的合規與監管體系對這一趨勢進行適應。
8.跨境支付/結算市場暗流涌動
在2021年,已有的區塊鏈支付/結算平臺繼續“攻城略地”,新的平臺不斷產生,并加快發展速度??傮w而言,這些平臺正在對傳統支付/結算平臺構成沖擊,各平臺間的競爭也必將逐步升級。
在眾多平臺中,在Ripple繼續快速擴張其全球支付網絡的同時,摩根大通的區塊鏈支付網絡Liink、螞蟻集團的貿易融資平臺Trusple、美洲開發銀行旗下的LACChain區塊鏈平臺、阿聯酋匯款服務公司LuLu Exchange、新加坡金融科技公司Lightnet、跨境支付和匯款平臺速匯金(MoneyGram)同樣在大力拓展合作伙伴,以對全球各區域的重要匯款市場形成更大覆蓋。
此外,Trusple與萬里匯(WorldFirst)之間、Ripple與 “捷買易(Global Money Express)之間,B2B支付平臺Tribal Credit與墨西哥加密交易所Bitso之間的合作,以及俄羅斯Distributed Register Systems對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可能的“亮劍”,都昭示著全球外貿、外匯支付與結算陣營的暗流涌動與復雜性。
9.以區塊鏈技術促進保險產品創新
在2021年,多方機構通過更緊密的跨國合作,推出了新的保險產品。例如:歐洲互助保險戰略聯盟Eurapco和全球區塊鏈保險聯盟B3i共同推出基于區塊鏈的風險轉移服務Unity;美國保險科技公司Arbol引入天氣風險保險解決方案平臺,旨在為天氣保險市場帶來更高透明度和運營效率。
在此過程中,去中心化保險市場呈現出活躍狀態,也形成了更多的創新產品。例如:瑞士去中心化保險服務商Etherisc和小額保險發行商ACRE Africa合作,為肯尼亞農民提供與氣候相關的保險服務;加密衍生品協議Opium與DeFi平臺UMA聯合為私營航天機構SpaceX提供去中心化保險產品。
10.區塊鏈帶動傳統保險業務流程升級
2021年,區塊鏈技術進一步深入到保險與再保險,國內保險與跨國保險的全鏈條,并帶動傳統保險業務流程的升級。
在跨企業協同方面,美國保險科技公司GigaForce宣布推出基于區塊鏈的保險理賠平臺,旨在提高保險行業在理賠、代位求償與救助等方面的運營效率;浙江省通過醫療機構與保險公司的“上鏈”和數據共享,持續推進“零感知理賠”。
在跨國保險方面,歐洲最大的保險公司安聯(Allianz)推出基于區塊鏈的國際汽車保險理賠解決方案,以簡化國際汽車保險理賠流程,并降低成本;全球區塊鏈保險聯盟B3i與核保險池(Nuclear Pools)達成合作,將通過其Fluidity區塊鏈平臺為歐洲多國核保險池之間的再保險合同提供管理服務。
在再保險業務領域,上海保險交易所(保交所)推出全球首創的數字化再保險登記清結算平臺,并正式向全球發布;泰國再保險推出“保險公司網絡(Insurer Network)”,以提高再保險業務效率。
在保險欺詐防范與交易安全管理方面,美國金融科技公司IntellectEU推出了基于區塊鏈的防保險欺詐解決方案ClaimShare;跨鏈去中心化身份(DID)聚合器Litentry幫助去中心化保險市場Tidal Finance識別客戶風險狀況,從而創建更安全的交易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