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內需、促消費是2022年中國經濟發展的重點之一。盡管受近期疫情影響,但消費仍發揮了國民經濟“壓艙石”的作用。而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娛樂文旅、教育培訓、醫療健康等各領域深入融合,智能化終端產品持續演進迭代,新的銷售渠道和傳播互動方式不斷涌現,為培育和壯大新型消費提供了難得機遇。從而催生出信息消費的巨大市場空間。
據測算,2022年上半年,我國信息消費規模達到3.24萬億,同比增長6%,為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我國今年也多次出臺政策推動信息消費產業發展。
4月25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的意見》,提出要促進新型消費,加快線上線下消費有機融合,擴大升級信息消費,培育壯大智慧產品和智慧零售、智慧旅游、智慧廣電、智慧養老、智慧家政、數字文化、智能體育、“互聯網+醫療健康”、“互聯網+托育”、“互聯網+家裝”等消費新業態。
2022年7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對2019年和2020年認定的26個信息消費示范城市開展了2021年度建設成效評估工作。其中,上海市、江蘇省無錫市、浙江省杭州市、河南省鄭州市、北京市、江蘇省南京市、貴州省貴陽市、浙江省寧波市、浙江省溫州市、云南省昆明市年度評估結果為優秀。8月16日,工信部正式公布2022年新型信息消費示范項目名單,有151個項目上榜。
廣大農村市場也需要更完善的信息服務來支撐巨大的信息消費潛力。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我國農村消費市場蓬勃發展,據了解,2022年上半年,我國農村網絡零售額達9759.3億元,同比增長2.5%,農村快遞服務鄉鎮網點覆蓋率達到98%,全網每天有超過1億件包裹送到農村。
信息消費成為帶動農民增收的新引擎。2022年上半年,我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9787元,實際增長4.2%,較2012年翻了一番多,城鄉居民收入比不斷縮小。農村信息基礎設施不斷完善,5G網絡已覆蓋92%的鄉鎮鎮區,實現“縣縣通5G、村村通寬帶”。
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韓夏表示,我國農村消費市場蓬勃發展,信息消費已經成為促進消費品下行、農產品上行、帶動農民增收的新引擎,工信部將繼續推動5G、千兆光網向鄉村地區延伸,構建與鄉村振興發展戰略相適應的信息基礎設施。
工信部于8月18日舉辦了“信息消費助力鄉村振興”區縣行首站走進河南省洛陽市汝陽縣。開展信息消費產品下鄉、發放信息消費券、信息消費體驗展銷、鄉村振興新模式推介、“新農人”技能培訓等多種活動。
舉辦“信息消費助力鄉村振興”區縣行活動,是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新思路,是擴大和升級信息消費的新方向,是工業和信息化部開展定點幫扶支援的新舉措。韓夏講道,未來要加快數字經濟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遴選出一批信息消費+鄉村振興領域示范項目,加大鄉村數字人才培育,推動互聯網企業等更多主體更加積極地投入到鄉村振興建設中。
下一步,工信部還將深入推進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數字經濟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持續擴大信息消費影響力和覆蓋范圍,構建與鄉村振興發展戰略相適應的信息基礎設施,降低信息消費惠及廣大鄉村居民的門檻,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扎實推動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