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苯罩袊r民豐收節南通專場活動在都市農業公園拉開序幕,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參觀游玩?,F場除了多姿多彩,美不勝收的鄉村田園風光外,在稻米原鄉館,南通移動助力的南通市陳橋街道高標準農田續建工程數字農業應用示范項目已初步建成試運行,在這里游玩可以近距離感受現代“智慧”農業的魅力。
據了解,該項目包含田塊管理、種植管理、成熟度預告、產量預告、田間農事管理、土壤墑情監測及預警、氣象監測及預警、智慧灌溉數據監測及遠程控制、物聯網設備管理、遙感服務等16個模塊,可通過物聯網技術,實時獲取溫室大棚的空氣溫濕度、土壤水分含量、二氧化碳濃度、光照強度及視頻圖像,實時顯示農作物生長環境。同時,結合大數據分析,可科學地確定最佳施肥、補水時間段,讓農業種植更加科學、準確。
“這個平臺,把大棚中的莊稼、用于管理的裝備、農業生產要素通過物聯網技術連接成網,對不同的農作物都可實現分類、精準管理,促使其達到最佳產量,并消耗最少的成本。同時,還最大程度上控制了對水、土、氣的消耗和污染,讓我們切實感受到了物聯網、大數據這些新技術在農業生產上產生的魅力?!爆F場工作人員由衷地贊嘆道。
據南通移動項目經理沈晟介紹,該項目還嵌入了經濟效益分析系統,可自動根據現有種植作物的產量、面積,并對接市場行情中的農作物價格變化趨勢,計算該用戶下單個田塊預期收益,結合農業資訊信息、水肥控制措施等可確定農產品生產收割的最佳時間段,既能有效提升農業種植的收,又能保證農產品在消費時的品質。
“在大棚內走道上幾乎看不到泥土,日常管理都是通過電腦或手機控制,大屏上實時展示農田中的情況,我們種田的環境并不比寫字樓差多少嘛?!倍际修r業工作人員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據悉,南通移動充分整合自身的信息技術優勢,在農業領域不斷加大投入,助力農民從以前的靠經驗生產,變為科學生產,實現從“會種田”向“慧種田”的躍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