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20日,由寧德市委、寧德市人民政府、中國漁業協會等單位共同主辦的第六屆中國大黃魚文化節在寧德拉開帷幕。中國移動福建寧德分公司(以下簡稱“寧德移動”)聯手華為及產業伙伴共同發布了“5G智慧養殖”解決方案,助推海洋經濟新一輪高質量發展。
大黃魚是我國特有的地方性海水魚類,體色鮮艷、肉質鮮美,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對人體有很好的補益作用。寧德是全國最大的大黃魚養殖產區,2021年寧德市大黃魚年產量達19.1萬噸,占全國養殖總量的80%以上,產值達69.18億元。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由于過度捕撈,野生大黃魚頻臨滅絕,產量稀少且價格昂貴。大黃魚的人工養殖,經歷了普通網箱養殖、抗風浪網箱養殖、水泥樁銅網圍海養殖、鋼管樁銅網圍海養殖、大型養殖工船等發展階段。
隨著信息化技術在海洋領域的應用,海上養殖、臨海產業、海上旅游等迅速壯大,海洋場景的移動通信需求日益迫切。針對海洋場景的網絡覆蓋需求,寧德移動聯合華為依托700M廣覆蓋能力,同時采用700M+2.6G多頻協同組網,增強上、下行容量,選取海邊、海島等高海拔位置建設5G基站,實現海上5G網絡信號全覆蓋。在5G網絡的基礎上,寧德移動聯手華為和產業伙伴一起,針對海上養殖所面臨的行業痛點,開展數字化、智能化的研究和探索。在本屆大黃魚節上,多方共同發布了“5G智慧養殖”解決方案。
5G智慧養殖方案,面向近海漁排和深遠海裝備養殖業主,可以幫助業主實現海上養殖的自動化、智能化、智慧化,達到看得見、管的著、喂的精、養的好,提升養殖品質,提高投入產出比。目前方案已實現“魚群狀態實時監控”、“死魚雜物和漁網破損巡檢”、“生蠔尺寸測量和水質監測”、“水下死魚和雜物清理”等功能。
魚群狀態實時監控:在漁排網箱中部署水下攝像頭,通過5G網絡回傳到寧德移動的智慧海洋平臺集中監控魚群的各種狀態,以便及時發現問題采取應對措施,并且滿足未來眾籌養殖,漁旅,直播賣貨等新業務場景需求。
死魚、雜物和漁網破損巡檢:部署水下機器人定期對漁網四邊和底部巡檢是否有破損,以及網箱內雜物,提前發現小孔或破損跡象,及時采取應對措施避免漁網大范圍破損帶來的巨額漁獲損失;同時,水下機器人拍攝的視頻也可以通過5G網絡實時回傳到后臺,未來利用AI能力,做到無人化自動巡檢。
生蠔尺寸測量和水質監測:水下機器人可以攜帶激光標尺或水質監測儀等配件,通過5G網絡將數據實時傳給平臺,利用平臺的AI計算能力,對生蠔扇貝等水產的尺寸進行測算,以便業主及時掌握生蠔扇貝的生長情況。另外,通過對水質的摸測方便業主評估和挑選適宜的養殖場所。
水下死魚和雜物清理:漁排水底如果存在病、死魚、不干凈雜物時會極大的影響水質,同時將疾病傳播給其他魚,帶來更大損失;水下機器人在巡檢過程中如果發現死魚時,可以及時利用配套的機械臂/捕網工具將死魚或雜物及時清理出來。
未來隨著AI能力的逐步完善和成熟,智慧養殖方案將進一步增強,提供更加智能化的功能。例如:通過AI識別大黃魚的尺寸大小和數量,精確計算出漁排產量,魚飼料的投放量,實現更精準的投資和產出;通過AI識別大黃魚的饑餓度和生病狀態等,結合自動喂養設備和遠程魚類診斷醫院提升大黃魚的喂養品質,并降低養殖成本。
文化節期間,寧德移動聯合華為打造了頗為吸睛的“5G展車”,以5G智慧海洋為主題,向參展人員全面展示了寧德移動在“惠民、興業、善政”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其中最為引人注目是寧德移動建設的5G智慧海洋管理平臺,通過展廳現場的大屏,可以清晰的看到通過水下高清攝像頭拍攝到的魚群實時回傳畫面。
5G技術正在使近海、深海、遠海成為海洋經濟發展的“良田”與“糧倉”。展望未來,寧德移動將聯合華為,繼續完善海洋5G網絡覆蓋,實現從有到優。同時聯合產業伙伴基于優質的5G網絡覆蓋,拓展更多的5G智慧海洋應用,加速推進海洋經濟實現新一輪高質量發展。